首页 生活常识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与释迦牟尼、秦始皇、朱元璋、岳飞有关的故事

日期:2024-09-15 09:17:59   编辑:我是青鸟 

(一)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二)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作“佛粥”。

(三)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四)传说四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五)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六)传说六

相传有老两口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你感兴趣的

公安部:目前市场销售的智驾系统都不能“自动驾驶”

国新办23日下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有关情况。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有的在售新能源汽车配备了智驾系统,有车企表示,下一代的智驾系统会彻底“解放双手”,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应询表示,这

何以中国丨差点错过!这件唐代文物上画的竟是“苏幕遮”

半世纪前,一个看似普通的骨灰盒,在某天被专家剥去那层“伪装” 颜料后,竟惊现失传千年的乐舞图景——这便是苏幕遮舍利盒重见天日的故事。这件唐代木质舍利盒高31.2厘米,直径37.3厘米,出土时盒身覆盖着红、灰白、深蓝三色“伪装”颜料。其非凡价值在于这些颜料下的彩绘——一幅完整的龟兹乐舞图。彩绘生动展现

党建引领网格作战!三水区筑牢防控“红色屏障”

防控基孔肯雅热,保障群众健康。为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近日,佛山市三水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以强烈的责任感投身防控工作,坚决打好蚊媒传染病防控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干部参与防控行动2.4万余人次,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发挥组织优势,织密三级联动“

大学老师走进村落 用“文脉”助力农民种出“共富果”

“杨书记,尝尝我家的‘尚书桃’,今年更甜咯!”7月23日清晨,在浙江玉环市楚门镇东西村,果农戴振华捧着一篮刚摘下的桃子,热情地招呼着迎面走来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派驻东西村农村工作指导员杨秀中。去年,一场关于如何将村子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榕树下宣讲”,点燃了村民的希望。一年过去,承载着千年文脉的

首批30个!重庆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名单出炉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7月23日,市经济信息委公示我市首批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名单,共30个产品入选,涉及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点击查看>>>具体产品名录)。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引领性、颠覆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按照《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社保“一卡通”开启智慧生活新体验

今年以来,包头市青山区通过社保卡服务升级工程,推动社会保障卡从单一功能向“一卡通用”的民生服务核心载体转变,开启“一卡畅享同城待遇”的智慧生活新模式。通过打破数据壁垒,社保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交通出行领域,居民可持社保卡直接乘坐公交;在政务服务大厅,社保卡更成为身份认证的“电子身份证”。社保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