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最新通知

日期:2025-05-20 15:02:00

5月19日

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的通知

内容如下

↓↓↓


▲点击上图可查看详情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5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在提升全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省委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部署,围绕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部署,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机制灵活、科学高效、生态融通的科技计划体系,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以需定研”。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凝练机制,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

——坚持目标牵引,深化“研为产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坚持企业主导,突出“市场引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场景示范,拓展“应用驱动”。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创新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生态优化和新兴业态培育。

——坚持统筹布局,强化“一体设计”。建立科技计划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各科技专项政策耦合联动,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金融各环节协同发展,统筹做好公益性科技创新,显著提升体系化科技攻坚能力。


二、科技计划体系设置


科技计划体系设立六大专项。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项


专题1: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服务产业发展。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联合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大型仪器设备、算力设施资源开放共享。

专题2:高能级实验室建设。支持国家实验室网络(基地、节点)、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实验室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问题研究。

专题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催生更多新发现新发明。


(二)技术攻关专项


专题4: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支持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专题5:“揭榜挂帅”制技术攻关。常态化挖掘企业创新需求,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通过“以赛代评”“以演代评”等方式,组织动员各类创新主体“揭榜答题”。

专题6:社会民生领域技术攻关。聚焦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秦岭保护、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智慧养老、市场监管等领域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推广。


(三)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


专题7:企业主体培育。支持科技领军(潜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高水平建设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承担国家科研任务。

专题8: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技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高校院所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中试验证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

专题9:应用场景建设。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在多元场景深度融合,以场景应用推动新业态快速涌现。


(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专项


专题10: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奖成果、高校院所重大成果转化。深化“梧桐树科转行动”,壮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鼓励科研人员服务企业发展。

专题11: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支持驻市高校(含附属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持续推进“三项改革”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和“先投后股”试点,加快成果转化。

专题12: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大技术转移机构培育建设,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推进分级分类管理。推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持续提升技术市场交易规模和质量。


(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专项


专题1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行“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校企联合科创平台等,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科研团队领办创办企业。

专题14:科技人才引育。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等引育顶尖人才(团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端外国专家。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外国专家服务站等,壮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科技创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队伍。

专题15: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大学科技园、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推动创新创业街区等高质量发展。


(六)创新生态优化专项


专题16: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设西安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股贷债保”联动,通过贴息、补助和风险分担等措施,不断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专题17:区域协同创新。支持创新主体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等科技创新中心协同联动。推动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开展协同创新,辐射带动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完善战略决策咨询机制,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秦创原、硬科技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创新合作。

专题18: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企业牵头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联合实验室、双向科研飞地、离岸创新创业平台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推动中国—中亚峰会涉西安成果任务落实,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落户。

专题19:创新环境建设。务实办好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等科创类会议活动等。精准实施科技招商,招引国内大型企业、知名跨国企业设立研发总部。支持创新主体开展软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


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一)加强科技项目库建设。突出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科技项目系统谋划,统筹科技项目组织和资金多元化投入方式,强化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资金测算、审核评审等环节衔接,建设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科技项目储备库。

(二)强化科技项目全流程管理。加快完善科技项目管理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免申即享、快速响应、灵活部署报批立项等模式。开展科技项目分类评价,提高应用方评价“话语权”,科技专家库中来自企业专家超过50%。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实施财政资助科技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

(三)深化科技项目绩效管理。严格落实“谁支出、谁负责”要求,完善事前绩效评估、期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健全项目终止撤销等机制,确保项目高质量入库、高标准执行、高效能产出。将绩效结果作为安排预算、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网

你感兴趣的

年产值达3.5亿元!肇庆四会这个项目正式动工

近日,肇庆四会市地豆镇举行广东日强集团食品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动工仪式,标志着坚果净化车间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也标志着坚果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广东日强集团食品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动工仪式澳洲坚果,又被称为“坚果之王”,因其高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而受到市场的青睐。近年来,地豆镇将坚果产业作为镇重点产业来打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最新通知

5月19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的通知内容如下↓↓↓▲点击上图可查看详情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5年5月13日(此

20支全国高校金奖项目团队齐聚雄安新区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郝金钰)5月17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项目2025年雄安荟”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20支金奖项目团队齐聚新区,展示创新项目成果,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新材料等雄安新区三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5月17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项

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科教管理干部到西安市第三医院参访座谈

【来源:西安文旅局_直属动态】5月15日下午,由深圳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深圳市卫健系统科教干部管理培训班”人员到西安市第三医院参访座谈。西安市第三医院有关领导和各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参加参访座谈活动。参访团参观了医院的放疗科、核医学科、门诊药房、一站式服务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室

安义吊钟水库建设提步加速

作为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安义吊钟水库于2024年4月25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大坝主体浇筑进度超预期,整体工程预计2026年年底全面竣工。据了解,水库总库容达1581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63万立方米,建成后可显著提升下游防洪能力,使塘边村等区域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跃升至“10年一遇”,直接

香港、文莱客商到我市考察桂林米粉产业

近日,香港和文莱的客商到我市考察桂林米粉产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蒋育亮陪同考察。客商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灵川县花桥荣记米粉产业园、李大姐食品有限公司和兴安县秦皇禧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粉小匠米粉项目等,详细深入了解桂林米粉原材料、配料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发展等情况。桂林米粉作为桂林的特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