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外媒记者青海行:生态大省澎湃绿色新动能

日期:2025-07-05 09:24:00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从绿色能源基地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从青海湖管护到乡村振兴……外媒记者走进青海,一路采访一路看,从不同角度对大美青海表现出浓厚兴趣。

6月30日至7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外媒看中国”系列主题采访活动,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阿联酋等国媒体的10余名记者走进青海省,深入了解当地依托生态资源禀赋保护开发、推动绿色发展情况。

看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外媒记者们置身广阔的光伏园区。这片规划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园中,满目是蓝色的光伏板,板下生长着牧草,不时有羊群从板下穿行。

“为了保障设备安全和便于羊群活动,光伏板高设计为1.5米。”海南州能源局局长王安伟俯身蹲在光伏板旁,用手深挖着板下的泥土,向外媒记者展示着土壤的状态:“土壤表面恢复的有机质就是生态涵养的结果。”

据介绍,园区创新“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生态产业融合模式发展至今,一度沙尘漫天的戈壁滩植被盖度恢复至80%,同步带动了牧业养殖增收,每亩地经济效益可达上万元。

“在西班牙这样阳光充足的国家,民众一直在关注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对生态的影响。”西班牙埃菲社记者阿瓦罗说,他想了解青海如何保持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青海新能源开发项目兼顾生态,对环境非常有益。”中阿卫视记者毕诺感叹,光伏园区从无到有发展为如今的壮观景象,当地人民为之受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树立了良好榜样。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夏日的青海湖碧波荡漾,游人如织,湖畔可见成群青海湖裸鲤往返游动。

“青海湖裸鲤占青海湖中鱼类总量90%以上,也是鸬鹚、棕头鸥等鸟类主要食物来源,对维系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十分重要,保护成效之一就是鱼类增长……”游船在湖面悠然行进,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干部王淑宁不时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王淑宁介绍,针对青海湖流域“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政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搭建了生态感知、流量预警等监管平台,逐步建成300余个生态监测点位。近年来青海湖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我们利用小程序记录巡护轨迹,附近村民发现受伤鸟类也会及时报告,共同保护青海湖——我们栖息的家园。”同行的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共和管理分局泉湾保护站生态管护员多杰措毛说。

“青海湖的生态保护令人印象深刻。”日本北海道新闻记者古田夏也说,在这里,他看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真实图景,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连接。

感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当黄河遇上青藏高原,造就了此地典型独特的丹霞地貌,盆地和峡谷相间分布,形成串珠状的河谷地貌……”在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随团专家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向外媒记者们认真做着讲解。

今年4月,青海坎布拉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这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言有何意义?”有外国记者问。

“这张世界级的地质景观名片不仅促进自然地质保护,还能进一步助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吸引全国乃至世界游客前来观光,带动当地百姓文旅创收。”侯光良说。

开民宿、办餐馆……近年来,位于尖扎县昂拉乡的德吉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政府培训,我们家还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去年收入有7万多元,相信今年会更好。”面对外媒记者,德吉村村民角巴吉自豪地介绍。

“北海道目前有179个市町村,我对乡村振兴非常关注,想了解中国基层民众脱贫实际感受和政府举措成果。”结束参访之际,古田夏也感叹,中日两国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此次青海之行,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文化融合等方面,他看到了可以互相学习的经验。(记者 陆君钰 崔恩慧 王艳)

你感兴趣的

外媒记者青海行:生态大省澎湃绿色新动能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从绿色能源基地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从青海湖管护到乡村振兴……外媒记者走进青海,一路采访一路看,从不同角度对大美青海表现出浓厚兴趣。6月30日至7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外媒看中国”系列主题采访活动,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阿联酋等国媒体的10余名记者走进青海省,深入了解

行进中国丨辽宁沈阳:老房有喜事

“这里原来是一个破旧的自行车棚,现在成了居民活动室。”走进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道魁星小区,新栽种的苗木绿意盎然,各类健身和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个已有36年的老小区,“让老街坊们有点陌生了。”社区居民刘红说。居民聚在魁星小区小广场唠家常。人民网记者 王斯文摄沈阳市城市化进程早,像魁星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有

小竹竿大用处,随手“抄”起能救命!

甬派君有话说作为“‘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大型公益媒体行动的子活动,甬派推出“安全行”。甬派将与宁波市公安局、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一起,查找居民用水、用电、用火、出行及企业生产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将防溺水、防诈等方面的提醒和服务送达市民身边,望平安度夏,守护甬城的“烟火气”。如果您发现有人落水,更

首届“好博会”成功举办:共绘消费新图景,点亮美好新生活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日讯(记者宋雅静 董家朋 )27日,“2025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以下简称“好博会”)开幕,展会展区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为期三天,共设置六大展馆及多种互动板块,吸引超400家企业参展,推动全民消费升级,助力“中国制造”向全球化品牌战略跃升,串联起传统工艺与前沿科技的生活图景。

27岁河南女子“李福贵”走村卖货吸粉600多万,自学英语、会开拖拉机,面对流量她痛哭称压力太大

“打豆腐的来了”!一声温婉清亮的乡音,响彻太行山下的村庄,响遍互联网。她叫李福贵,本名李亚云,今年27岁,河南新乡一位单平台拥有600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过去几年间,她走街串巷卖货,和乡村留守老人亲切互动,被网友称为“卖菜西施”。6月23日,李福贵勉强答应了大象新闻《面孔》的专访,“这两天来要采访的

欧洲日本为可持续旅游找对策

图片说明:图片说明2: 5月11日,捷克布拉格的查理大桥上,游客熙熙攘攘。图片说明:图片说明1: 6月15日,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居民因不满当前旅游发展模式而上街抗议。本报记者 肖震冬 本报驻法国、日本特约记者 卞 玮 王天晴编者的话:随着北半球旅游旺季的到来,十余座欧洲热门旅游城市再度爆发反对“旅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