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拗九节的来历与习俗是什么(煮拗九粥有哪些讲究?)

日期:2024-04-29 19:50:35   编辑:福州日报 

基于拗九节的精神内涵,2020年11月,福州拗九节习俗被列入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月又进一步成功上榜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拗九节的由来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后九节”。

关于拗九节的由来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源自“目连救母”的故事,二是“送穷”的民间说法。

“目连救母”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亲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后来,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又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遂仿其孝行。于每年正月廿九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送穷”

传说,上古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终日衣不蔽体,宫中叫他“穷子”,他在后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宫里把他埋葬后定下一天“送穷日”。

明代学者谢肇制曾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林祖焘对此也表示认同,曾作《闽中岁时杂咏》写道:“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旧时以阴历正月晦日为送穷日,至明、清改为正月廿九。早年,在拗九节这一天,民间有除晦送穷的习俗。每逢这天,福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清扫家里的破烂脏秽,并将之作为垃圾倒掉。

拗九节的习俗

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旧时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

这里说的“九”分为“明九”与“暗九”,即:凡年岁数中带有“九”的,如9、19、29等,称为“明九”,凡岁数是“九”的倍数,如18、27、36等,称为“暗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太平面(即线面、鸭蛋),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

福州还有个“掼九”送拗九粥的习俗。凡已嫁的女子,在拗九节这天,必提拗九粥回家探望父母与尊长者。

以前盛拗九粥的容器,是一只大海碗或小钵,粥面上用花生或红枣等排成“福”字或“寿”字图案,根据具体情况(如父母长辈岁数逢九、倍九)再放上猪脚、鸭蛋、猪脚、线面等美食,凑成一碗美好寓意送其父母、亲戚及家人,这样的粥叫“孝顺粥”“孝子粥”;已分家另过的儿子也应“掼九”,回家看望父母。看望结束时,父母会煮好拗九粥给子女捎带回去,将美好的寓意回馈给儿女。

据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介绍,这是其父方炳桂在世时收藏的一张珍贵图片,上面有一名女子提着一个精美的礼盒(也叫掼盒或掼篮,是早年女子‘掼’粥回娘家常用的物品)。旧时福州已出嫁的女子,在拗九节这天一定要“掼”拗九粥回家探望,以示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每年的拗九节,福州满城飘散着香甜的味道。一碗刚出锅的“拗九粥”,热气腾腾,糯米的清香缓缓飘散在空气里,红糖染成一碗浅琥珀色,入口是各种食材糅合的香甜,红枣与桂圆的酣甜、荸荠清脆,莲子带粉的口感略为绵润,白果更软糯一些,甜滋滋的,仿佛人们呼吸里都有温暖的红糖味。

掼拗九粥。陈梅英 摄

煮“拗九粥”有讲究

要经过四道工序,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

第二道工序:蒸煮。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如果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红糖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如果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红糖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

拗九节的歌

拗九节拥有自己的歌,福州本土知名音乐人赖董芳创作了福州语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旗汛口,想起我家打风掉雨送我去学校;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南门兜,想起我妮在我做媳妇那一天泪汁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大桥头,想起我梦中都是我的二个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

这首歌描绘了一个出嫁的女儿“掼九”的心理过程,当她提着拗九粥准备回仓山娘家,经过旗汛口时,想起以前父亲冒着风雨送她上学的场景;经过南门兜时,想起在自己出嫁那天,母亲泪流满面;经过解放大桥时,想起一直以来自己的梦中总是出现双亲;到了自家门口,喊一声爹娘时,愧疚自己平时做得不够,只有在今天送上一碗粥,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

你感兴趣的

浪漫藏不住 百合花海绽放黄河之滨

【来源:兰州晚报】浪漫藏不住 百合花海绽放黄河之滨市民在百合公园赏花每日甘肃网7月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当3500平方米的百合花海在城市中心铺展,兰州人的夏日浪漫突然有了具象化的模样。近日,兰州市百合公园近2万株百合花迎来盛放期,红橘相间的花朵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共赴这场夏日的花

你知道文登李龙王的来历吗?

六月初八是李龙王的生日,文登李龙王俗称“秃尾巴老李”,是威海文登流传的民间神话人物,他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传说,明代弘治年间,文登宋村镇一位李姓农妇郭氏,因喝河水怀孕三年,生下一黑龙。父亲误以为是妖怪,挥镰砍断龙尾,黑龙痛逃,得名“秃尾巴老李”。后来他学道有成,被皇帝封为掌管江河湖海的“总龙王”

武汉教师体验“非遗减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吴菲 实习生夏奕宸)教师作为幸福教育的传播者、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引领者,其心理状态与教育质量、教学温度紧密相关。6月30日,“剪纸镂心释压力 正念融艺塑心光”教师心理维护开放日活动在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三店校区举行。此次活动由武汉市教师发展与学生服务中心主办

技能考核促提升 全员达标保安全

阳光讯(通讯员 张清丹 记者 向博 文/图)为锤炼过硬护理本领,筑牢患者安全防线,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操作技能,近日,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顺利开展护理四项技能单兵考核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本次考核坚持理论与实操并重、考训结合的原则,由医院专科护理小组全程负责实施。考核内容紧密聚焦临床实际需求,

生态文学丨南翔:禾雀花上的麻雀(节选)

禾雀花上的麻雀(节选)文/南翔周日上午,我在龙岗区的客家老围屋——鹤湖新居做了一个有关中国手艺人的讲座,正讲到兴头上,手机响了。这些年除了骚扰电话,亲朋好友间的联系大都被微信收编,故而我忽略了事先关机或调至静音。无论是在大学课堂还是社会邀约的讲座,突如其来的手机铃声都令人猝不及防,我不假思索地掐了线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今年以来,江陵县沙岗镇聚焦“湘鄂西红色小镇”定位,不断挖掘全县荆楚文化脉络,来深刻反映红色文化在沙岗的独创性、深邃性和系统性,沙岗镇以“不忘峥嵘岁月 再写红色沙岗”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表现红色革命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特殊的价值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江陵县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