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 储能重塑能源格局”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日前在京举办。展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正式亮相,这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数字化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据了解。该套平台已于近日在广东投入使用。
在位于广州的监测大厅里,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先期接入平台的8座电化学储能站的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警、事故还原等各项功能运行稳定良好。“2025年底前,平台将接入我国南方区域85座大小规模各异、位置节点不同的储能电站,规模超过全国新型储能在运装机总量的2%。”平台研发团队总负责人、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副院长陈满介绍。据了解,该平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的子课题成果。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驱动下,储能作为能源产供储销的重要一环,产业规模化发展持续提速。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总量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规模首年超过传统储能方式抽水蓄能。
然而,与抽水蓄能电站不同的是,属新型储能产业主要构成的电化学储能站以电池芯为基本单元,单体数量繁多、系统结构复杂。以一座100兆瓦/200兆瓦时大型电化学储能站为例,安装280安时规格的电池芯超22万个,数据监测总量达到同规模抽水蓄能的800倍。“我们把各个电站470多万个测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采集,再运用‘云端’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地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准确率高达97.6%。”作为研发团队主要成员的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数据资产研究所所长张豪表示。
一体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准确诊断,是整个平台研发的难点所在。为避免多个储能电站同时传输数据时的“拥堵”,研发团队重点开展了平台的数据结构优化和算力科学分配,实现数据计算通道与接入电站数量的同步增多,达到平台建设的“吉瓦时级”规模目标。而为使代替线下人工监测的远程数据监测真正能够“信得过”,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做了上千次的数据分析试验,确保设备缺陷的数据特征能够被精准“捕捉”,保证平台运用的高效准确。
除了从源头上查找储能设备缺陷,平台还能够提前超15分钟预报储能装置燃爆、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给故障处置创造宝贵的“黄金期”。“预防时间的延长得益于设备状态感知手段的丰富,储能装置热失控的常规预防主要依靠对电气量、气体的感知,而我们这个平台集成了‘声光热力电气’六种手段,多维度综合诊断做到防患于未然。”研发团队成员胡列豪说道。
据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将突破一亿千瓦。依托数智化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的持续赋能,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加速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更大力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南方+记者 刘倩
【作者】 刘倩
绿动广东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连日来,位于蒲场镇洛江社区田湾组的大葱基地里十分火热,只见群众正利用好天气紧张有序地移栽葱苗,每一株葱苗都承载着大家对丰收的期盼,忙碌的身影与葱田里的绿意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走进基地,葱香和着春风扑面而来,只见打梗机在地里往来穿梭,工人们正蹲在田间忙着移栽葱苗,随着铁锹轻翻
从打卡首店、观赏首秀到抢购首发新品,今年以来,首发经济正成为各大城市提振消费的新引擎,而首店经济,是目前观察城市首发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方式之一。4月29日,成都锦江区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发布暨首发经济产业融合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现场,《锦江区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正式发布。内容提到,首批产业生态圈将打造CO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杨卓玉、舒俊杰 通讯员喇晓光、宋晴)智感万物,创领未来。4月28日,2025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领航大会在湖北孝感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300余人相聚澴水之滨,共同探讨MEMS与传感器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孝感高新区作为全国重
利用人的猎奇心理,将牢狱经历作为“个人特色”大肆炫耀炒作,以达到“吸粉”“引流”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定会遭到人们的反感与抵制。2018年,四川绵阳女子卿晨璟靓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反而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照片走红。近日,记者发现,服刑完毕的卿晨璟靓已成为网络主播,不过4月27日已被封号。4月27日,
人民日报记者 巨云鹏在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的社区食堂取好餐,戴上头盔、跨上电瓶车,记者不久前亲身体验为社区老人送餐。“老年人吃饭比较早,一般早上10点多就陆续给他们送了。”来自湖南的小伙夏亮说,他在上海做外卖员已有一年多。日常接单配送之外,他还参与了外卖平台饿了么与普陀区合作的为老服务项
2吨重的铜箔卷,能有多长?“近25000米!”指着眼前大宽幅的金色铜箔,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铜箔分厂党支部书记别良伟介绍,产品厚度仅6微米,约是头发丝的1/10。“作为‘十四五’甘肃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金川集团电子材料铜箔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电解铜箔生产工艺,产品最薄可至4.5微米,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