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和县立足生态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品种布局。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以及送技术下田服务等措施,提升土贝母种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产品质量。
贝母属凉性植物,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西和县长道镇水泉村的旱田正好具备坡度大、利排水、海拔高温差大、土壤富含腐殖质等优势条件,非常利于贝母种植。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土贝母不仅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开花季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近年来逐步成为长道镇农户们的“致富利器”。
当前,在西和县峰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土贝母基地,一台台新型收获机械在田间来回作业,一颗颗饱满的土贝母被快速采挖出土。作为特色中药材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长道镇中药材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力量。这一基地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更通过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坚实支撑。据统计,今年该合作社种植土贝母50余亩,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模式。
“机械化每天采收6-10亩,较传统人工采挖效率提升5倍以上,采用机械化作业后,每亩成本从1000元降至200元,直接节约成本800元。”西和县峰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庆峰介绍说。
近年来,西和县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资源,积极引导农户们利用旱田种植中药材,把种植贝母、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同时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针对当地丘陵山区特点,重点推广适用的小型农业机械,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模式,着力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开展技术培训、建设示范点等措施,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西和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53.05%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家,已在粮食作物和半夏、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领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通讯员 巩凡 图/文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连日来,位于蒲场镇洛江社区田湾组的大葱基地里十分火热,只见群众正利用好天气紧张有序地移栽葱苗,每一株葱苗都承载着大家对丰收的期盼,忙碌的身影与葱田里的绿意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走进基地,葱香和着春风扑面而来,只见打梗机在地里往来穿梭,工人们正蹲在田间忙着移栽葱苗,随着铁锹轻翻
从打卡首店、观赏首秀到抢购首发新品,今年以来,首发经济正成为各大城市提振消费的新引擎,而首店经济,是目前观察城市首发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方式之一。4月29日,成都锦江区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发布暨首发经济产业融合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现场,《锦江区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正式发布。内容提到,首批产业生态圈将打造CO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杨卓玉、舒俊杰 通讯员喇晓光、宋晴)智感万物,创领未来。4月28日,2025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领航大会在湖北孝感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300余人相聚澴水之滨,共同探讨MEMS与传感器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孝感高新区作为全国重
2吨重的铜箔卷,能有多长?“近25000米!”指着眼前大宽幅的金色铜箔,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铜箔分厂党支部书记别良伟介绍,产品厚度仅6微米,约是头发丝的1/10。“作为‘十四五’甘肃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金川集团电子材料铜箔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电解铜箔生产工艺,产品最薄可至4.5微米,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
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黄立4 月 27 日,濮阳迎宾馆内嘉宾云集、宗亲相聚,2025 挥公文化旅游节启动暨项目推介活动在此盛大举行。作为全球张氏宗亲公认的 “祖根地”,濮阳以“同根共祖五千年,聚力濮阳新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 8 个国家、国内 29 个省(市、区)的 300 余名张氏宗亲及各
全媒体记者 红中 冀晴 孔莉林卡是上蔡县无量寺乡吴宋村一位备受关注的新农人。10多年来,她专注于特色农业发展,大力推广黑小麦种植产业,通过科学种植、精细加工,延伸产业链,让小小的黑小麦“磨”出了村民的致富路。初见林卡,这位走路带风、身着朴素的农家女子便给人一种勤劳坚定、真诚精干的印象。2012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