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据英国《金融时报》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用于囤积太平洋海底发现的金属,以对抗中国在电池矿物和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特朗普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世界大多数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属结核,这些像土豆大小的结核是在海底高压下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富含镍、钴、铜、锰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军工设备以及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材料。《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正计划加大开采这些多金属结核,并储存在美国境内,以应对发生冲突时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的情况。报道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等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都支持开采海底多金属结核。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举措明显慌乱,而中国在关键矿产方面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支持和精炼技术领先。全球合作才是关键矿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国的行为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还面临诸多不现实和经济上不合算的问题。
吕祥说:“特朗普团队囤积太平洋海底金属资源,可能是想控制相关海底可开采资源的区域,但目前海底开采矿产的条件还不成熟,除了天然气、石油有少量开采外,其他海底资源开采技术尚未完善。”他认为,特朗普政府在关键矿产问题上显得有些慌乱。即使在成熟的地表开采,形成规模性生产效率也需要以10年为单位的筹备期。
《金融时报》称,尽管共和党高层热衷于海底勘探,但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矿的国际谈判。而且美国尚未批准为这些活动建立法律框架的条约,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据报道,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上个月举行的谈判没有批准在国际水域采矿。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此前报道称,加拿大初创公司The Metals Company试图与未加入ISA的美国合作,在东太平洋启动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矿。ISA一些代表和观察人士谴责了这一举动,称这可能导致采矿监管不力,损害海洋健康。
针对美国试图绕开国际规则、单方面加速开采的行为,北京经济运行研究会副会长田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都觉得美国只顾自己,不再遵循任何规则,哪怕这些规则是它以前所确定的,这是对全球秩序、无论是经贸秩序还是政治秩序的最大破坏,因为没有秩序,就会导致混乱和一些损害国际合作的问题,更不要说在参与过程中如何获得相应的收益了。”
新华社分享页
每经AI快讯,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4月30日宣布,美国和乌克兰签署协议建立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表示,乌克兰和美国签署了矿产协议。协议签署一波三折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与乌克兰原定于4月30日签署矿产资源框架协议,但在最后关头遇到障碍。《金融时报》援引三名乌克兰官员消息称,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已飞赴华盛顿,原计划
美国商务部4月30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增长2.4%。(新华社)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近日发表一篇题为《特朗普为何不能在美国制造iPhone》的文章,分析苹果公司将iPhone组装迁往美国的可行性,并犀利指出“上一次有企业在美国开设智能手机工厂,经营不到一年就关闭了”。文章说,早在2013年,摩托罗拉公司曾宣布要挑战美国制造成本过高的传统观念。但12个月后,其位于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简称:NAS)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有120人当选院士,30人当选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且持续的成就。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